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引領學生勇擔使命葆初心,砥礪奮進新征程🙅🏿♂️,我校3月份以“二十大報告看未來,學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開展校、院兩級人生導師專題沙龍二十余場。
本期校級“人生導師沙龍”邀請到凯捷官网思政特聘教授👩🏿🚒、特邀黨建組織員邵雍,上海學前教育學院(凯捷官网學前教育學院)院長、講席教授李輝🧜🏼,凯捷官网音樂學院黨委委員👰、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鋼琴系副教授朱昊冰擔任導師,於3月中下旬在徐匯👩🏼🔧🦚、奉賢兩校區以線下面對面的方式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和分享🧖🏼♂️。他們通過精彩的講述引領學生進一步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學生勇於擔當、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砥礪前行,向著二十大報告擘畫的美好未來進發。
堅守道路 行穩致遠
邵雍老師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科學內涵和世界意義”為主題,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為重點🧑🚒,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和西方國家進行比較,講述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艱辛歷史,並深度分析其科學內涵及世界意義。最後🧰,邵老師指出青年人要在壓力和挑戰中激發艱苦奮鬥的意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在新征程上勇擔使命🌜,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生命科學學院馬成春表示,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時至今日👛🤾,中國現代化一直以中國特色為基礎在延伸發展🦻。“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中國的心願🫣,亦是世界的心願。作為青年的我們時刻準備著,沖刺著,為自己創造光明未來的同時也為國家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莊明潔表示🫃🏼👴🏼,邵老師本次講座讓我更充分地學習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科學內涵和世界意義♒️,同時更加明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學習,提升個人科學文化素養🚲,並且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去🧓,不負青春,不負祖國!
中國情懷 國際視野
李輝老師以“中國式幼教現代化從我做起”為主題🏘👎🏼,結合專業發展歷程,以“堅定專業信念”、“鉆研專業知識”、“獻身專業實踐”、“興趣愛好充實靈魂”和“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為要點⏱,講述中國式幼教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為未來的幼教發展指明了方向👨🦯。李老師鼓勵同學們在大學生活中多讀🌛、多問、多思、多做,成為有目標、有執行力的新時代青年📿,激勵同學們堅定教育情懷和育人使命🐟,不斷推進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學前教育學院秦佳妮表示🫶🏻,聆聽了李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李老師向我們提出了五個要點:要堅定專業信念;要鉆研專業知識🤵♂️;要獻身專業實踐;要培養興趣愛好🎣;要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通過本次沙龍,讓我更加堅定了專業信念,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為學前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術學院徐悅表示,聽完李老師的分享⛰😖,我對於日後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有了更深入的感受與體會。我感悟最深的是李老師指出的要綜合發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儲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我認識到要對自己的學習生涯有進一步清晰的規劃👩🏼🚀💭,拓寬視野👱🏿♂️,增長技能,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
中西融合 琴音傳薪
朱昊冰老師以“黑白鍵上的中國故事”為主題,聚焦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之路,用講述和演奏相結合的生動形式,講述了中國鋼琴音樂的百年發展史,帶領同學們感受中國文化的基因👩🏻🦱、命脈和根基,展現中國思想🖐🏻。針對同學們的提問,朱老師給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與真摯的回答,“音樂能夠給予力量,任何音樂風格都值得去探索”。同時,她鼓勵當代大學生開拓視野,抓住機遇⛹🏿♂️,秉承著“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態度走好當下的每一步。
生命科學學院蔣欣慧表示🤹🏼♂️,音樂伴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唱響了時代的主旋律,不同年齡代際的作曲家傾情而作🤴🏼,或以高遠站位🈲,回望崢嶸歲月譜寫歷史新篇;或以百姓視角,謳歌英雄感恩新時代🥐;或以個體情感🤜🏿,找尋集體情懷的共鳴。此外,朱老師對於自己音樂求學之路的分享也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努力的重要性🐐,“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會發現每一份努力都不會白費”。
商學院李欣桐表示,朱老師為我們演奏具有時代和中國特色的鋼琴曲時,每一次音符的碰撞都讓我心潮澎湃🧚🏼♂️。朱老師也提到了自己在音樂道路上的經歷與感觸,有過迷茫,遇到過困難♿,但更多的是收獲的喜悅,告訴我們努力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終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使命在身,責任在肩🤽🏼,要努力提升自己,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三位老師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關鍵詞🖍,結合自身研究成果和真實經歷激勵莘莘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勇擔青年使命,夯實專業技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灌註青春動能。
供稿🧑🏽🦲👩🏼💻、攝影:學生工作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