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關於教育、科技、人才👷🏿♂️、青年等相關論述,我校10月份以“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為主題⚫️,全校共開展校、院兩級人生導師專題沙龍二十余場。
10月26日至10月28日通過騰訊會議平臺⚛️,校級“人生導師沙龍”邀請了三位優秀青年教師及校友擔任導師,分別是上海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隊領隊、二度赴藏的凯捷官网第四附屬中學黨總支書記張小波🙇🏽♂️🦩;第21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人文學院第三黨支部副書記方頠瑋;2022年度上海市“最美退役軍人”🧎♂️、2020屆畢業生👨🏼🔧🐔、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永強。導師們聚焦“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主題,引領青年學生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教育援藏 堅守奉獻
張小波老師以“一次西藏行,一生西藏情”為主題,向同學們介紹了兩次前往西藏日喀則市參與教育援藏的經歷。張老師結合自身的入黨動機與入黨初心🥑,重點分享了參與教育援藏的心路歷程,在堅定的理想信念中透漏著黨員的初心使命。從初心到理想,從現實到未來,張老師分享了自己在兩次援藏工作中的最真實的感受,以生動的故事與詳實的舉措💿,帶領同學們感受援藏工作的真實感受,教育新一代青年大學生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努力奮鬥,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生命科學學院胡真真表示🧘🏻♂️,高原見證真情🌆,奉獻詮釋大愛。援藏經歷尤如一朵盛開的格桑花💃🏿🦾,鐫刻在張老師記憶的深處,永遠點亮著生命的旅程。對於張老師來說,援藏是一種緣分👩👩👦,更是一份責任;是一次歷練,更是一生的財富。我仿佛看到張老師用堅韌根植雪域高原↖️,用實幹扛起責任擔當🚵,用真情書寫援藏情懷,為建設新西藏付出了辛勤汗水🦹🏽♂️、貢獻了智慧力量。這中間的精神與態度正是我們每一位青年人去學習的,我們在接下來的道路上也應該時刻懷有一顆愛國的赤誠之心,為祖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盧婷表示,援藏之路漫漫,張老師正忙於援藏工作→🚰,引領著一批又一批援藏工作者迎著朝陽,向祖國需要的地方出發。而在張老師自己的西藏支教過程中🧏♂️🚵🏼♀️,他心中滿是對黨的忠誠,不畏風雪阻撓👩🏽🎨。同為新時代青年人的我們,應努力提升自己,綻放青春的光彩。
歷練成長 誌存高遠
方頠瑋老師以“歷練與成長——如何上好一門課”為主題,圍繞黨的二十大 報告,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從三個方面為分享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首先,要加深自身的認同感♉️,不僅是教師身份的認同👨🚀,更是專業上的認同🆖。其次,方老師從上課的宗旨、內容包括課程內容、課堂教學、方案設計以及註意問題方面詳細介紹了該如何上好一門課🙆🏼。最後,方老師分享了自己在講臺前成長的心路歷程,講述了成為一名好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要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0️⃣,教師為本。作為青年的理應誌存高遠🧜♂️,追求進步🪦,抓住每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在奮鬥中成長。
商學院肖玉婷表示🚯,方老師在近期黨的二十大召開背景下,從加深自身的認同感🧑🏽🌾、如何上好一門課、在講臺前成長三個方面🧸,再結合自身的實際經歷,講述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要求。在會議最後🏷,我也從方老師回答我的關於“學困生”的問題中,學到了之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教好這一群體。“道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更應理想遠大🙎♂️、堅定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為中國的教育事業添一塊磚加一片瓦。
外國語學院張靖智表示🦵🏼🚣🏿♀️,方老師從三個方面給我們講述了如何上好一節課。教導我們要加深自身認同感,啟發我們教書育人是平凡而偉大的。同時我也明白了教授知識,不如說是一個分享的過程🚵🏼♂️,學會將知識分享給別人🤵🏽👩🏿🎓,以一種生動的形式傳遞出去。在課堂中,也要註意時間控製👩🏼🍼,提升課堂應變能力,為未來從事教師職業,做好充足的準備。
苔花雖小 綻放光彩
王永強老師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為主題,用自身的成長經歷為引,分享了參軍入伍、科研生活和疫情期間誌願者等方面的寶貴經歷與人生經驗,告誡同學們無論是就業或是考研,都需要有堅持的恒心📄,努力把天賦從潛能變為現實。從保障睡眠、註意營養、心理健康、適量運動、下真功夫、學好英語、學好傳統文化等方面🚢,幫助同學們製定了目標與方向。同時💇♀️🧓🏼,他鼓勵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應將自己的青春與奉獻相融合,肩負起歷史的使命,做一名有新時代青年。最後🧙🏽♀️,王老師也對同學們提出展望和要求👨🚒:要學會培養興趣🫎、探索興趣;要學會“悟道”,並通過時間去檢驗其是否正確🫔;要廣泛關註互聯網、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前景🔹,把握專業特色。
生命科學學院王雪情表示,“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蘊含著苔花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境的重重阻礙🫶🏿,煥發生命的光彩精神。王老師以此為主題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將自己的青春與奉獻相融合👯♀️,不但在疫情前線戰鬥⛏🥀,更在研究肝癌發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我明白了不負韶華的真正含義,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
生命與科學學院李靜蕾表示🍘🚣🏿♀️,從王老師參軍入伍,報效祖國與社會的經歷🥿,讓我學會了責任與擔當;從王老師大學到博士時期專業課程以及對英語的學習🥷🏽,讓我學會了努力和堅持;從王老師抗疫時期的積極參加誌願活動🏄🏿♀️,讓我學會了奉獻以及使命感。身為新一代青年的我們🙇🏿♂️,更應以王永強老師為榜樣,應肩負起歷史的使命☝🏻,不要辜負塑造自我的青春年華,做一個有擔當、有理想的新時代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三位老師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結合自身的成長工作經歷和奮鬥歷程🐃✒️,引入鮮活工作實例🏊♂️,發出了青年一代踐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號召。相信師大青年將在深入學習與感召中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供稿/圖片👆🏼:學生工作部(處)